×

《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深度解读

文章来源:后王电子    时间:2025-03-23 13:03:32

《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深度解读

《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政策文件,首次系统性提出“全链条监管”理念,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九大关键环节。以下从政策背景、核心要点、创新突破及实施意义四个维度进行深度解读:

一、政策背景:破解食品安全治理三大矛盾

监管碎片化矛盾

传统分段监管模式下,农业、市监、海关等部门职责交叉与衔接不畅,导致“监管缝隙”。如2022年某省“瘦肉精羊肉”事件暴露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漏洞。

新业态风险矛盾

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业态爆发式增长,2023年某网红带货变质海鲜事件反映现行监管滞后于业态创新。

技术赋能不足矛盾
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统计,约37%的食安事件源于检测技术覆盖不全,如新型兽药残留缺乏快速检测手段。

二、核心要点:九大链条构建监管闭环

(一)全链条治理框架

环节

监管重点

创新举措

农产品生产

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

承诺达标合格证电子化流转系统

食品加工

许可审查标准化

建立特殊食品"优先审评绿色通道"

仓储物流

温控追溯体系

冷库强制接入国家温控监测平台

流通销售

新业态责任穿透

直播带货实行"商品+主播"双备案制

餐饮服务

过程透明化

学校食堂实施"区块链食材溯源"

进口食品

风险联防联控

跨境电商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

(二)技术治理突破

数字化监管:推广运输电子联单、检验检疫无纸化出证

智能检测:要求屠宰场配备AI兽药残留快检设备

区块链应用:建立进口食品全链条存证系统

(三)责任重构

企业主体责任:网络平台需设立食安风险保证金

属地管理责任:将食安考核纳入地方政府KPI

跨部门协同:建立食安警情"15分钟应急响应圈"

三、创新突破:五大制度性革新

承诺达标合格证升级

推行电子合格证与区块链存证,实现产地信息"一扫溯源",预计2026年覆盖90%规模以上生产基地。

冷链监管革命

强制冷藏车安装5G温控终端,数据直传国家监管平台,温度偏离超限自动触发预警。

新业态穿透式监管

建立"网红主播食安信用分"制度,严重违规者实施行业禁入。

校园食安防线

推行食堂食材"双盲检测"机制,供应商入库产品随机抽检,检测机构随机指派。

进口食品闭环管理
建立"口岸-市场"检测数据联动机制,境外通报风险产品24小时内下架。

四、实施路径与挑战

阶段目标

2025年底:完成省级监管平台数字化改造

2026年底:实现重点品类全链条可追溯

2027年底:建成国家食安风险预警中心

关键挑战

中小企业合规成本:需配套财政补贴政策

数据孤岛破除:亟待建立部际数据共享标准

基层执法能力:需开展百万监管人员数字技能培训

五、战略意义:构建食安治理新范式

《意见》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从"事后应对"转向"事前防控",从"分段管理"升级为"系统治理"。通过制度创新与科技赋能双轮驱动,预计到2027年可实现:

重大食安事件发生率下降40%

问题食品召回响应时间缩短至4小时

消费者食安满意度提升至92%以上

此文件的出台,不仅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提供支撑,更为全球食安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下一步需关注配套细则出台及试点地区经验推广,真正筑牢从田间到舌尖的安全防线。

上一个:蔬菜制品的分类易超标项目解析及风险提示 下一个: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