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使用“膨大剂”的利与弊
夏日炎炎,人们对清凉解暑的水果总是特别钟爱。西瓜、芒果、杨梅等等,都成为了大家餐桌上的常客。不过,有时候我们会在享受这些美食的同时,发现有些水果的外观有点奇特,比如说,个头比平常看到的大得多,或者形状有点奇形怪状,让我们的心中不禁产生了一丝警惕之心,甚至会想起之前看到的那些关于"西瓜爆炸"的报道。
其实,这些奇特的水果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秘密——膨大剂的使用。膨大剂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帮助水果快速生长,增加产量。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就可能会导致水果过度生长,甚至爆炸。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在吃水果的时候,不小心吃到了一些膨大剂,对我们的身体是不是会有影响呢?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问题。而且,如果水果爆炸了,不仅会影响它的口感和品质,还有可能对我们的安全造成威胁。
膨大剂是什么?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一种重要的物质——植物激素,它对植物的生长过程具有极大的影响。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自然产生的一类化合物,能够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包括开花与结果等。然而,除了植物自身产生的植物激素外,科学家们也通过人工合成的方式创造了一些具有类似作用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被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氯吡脲和赤霉酸是两种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有一种叫做“膨大剂”。
氯吡脲,也称为KT-30或CPPU,俗称“大果灵”或“膨大剂”,是一种苯基脲类衍生物,具有细胞分裂活性,能够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和扩大。此外,它还可以促进植物器官的形成和蛋白质的合成,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以及促进果实的坐果率。
赤霉酸是一种天然植物激素,能够提高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含量,加速细胞的伸长和分裂,同时也有抑制成熟、侧芽休眠、衰老以及块茎形成的作用。
国外使用膨大剂的标准:
根据美国国家环保署(EPA)的风险评价报告,暴露于膨大剂残留物中的总暴露量对于普通人群和儿童都被认为是安全的,不会造成损害。此外,2004年膨大剂在美国国家环保署(EPA)正式注册,目前允许12种农产品使用,包括甜樱桃、梨、猕猴桃、葡萄、无花果等,其残留限量为0.01-0.06mg/kg。在欧盟,氯吡脲的使用范围涉及300多种农副产品,其残留限量为0.01-0.05mg/kg。
我国使用膨大剂的标准:
在中国,膨大剂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使用,并在90年代初成为重要的增产型技术并得到广泛推广和使用。目前登记使用范围包括黄瓜、橙、枇杷、猕猴桃、葡萄、西瓜、甜瓜等7种农产品其残留限量为0.05-0.1mg/kg,并被列为A级绿色食品允许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尽管膨大剂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对人体是否存在潜在危害值得关注。值得注意的是,植物激素在作用于人体细胞时需要与特定的蛋白质结合。然而,人体中并不存在与植物激素相结合的特定蛋白质受体因此膨大剂无法对人体形成调控影响。因此,可以排除膨大剂对人体的危害
总的来说,膨大剂虽然是一种神奇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但它并不是万能的。我们在使用时,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规定,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