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多少种?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要求,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到食品中的一些人工合成的或者天然的化学物质,常见的防腐剂、着色剂、营养强化剂、香精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等都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畴。
按照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管理范畴,按照功能的不同,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将食品添加剂分为23类,共计有2314个品种。23个类别和主要品种如下。
酸度调节剂
主要用于调节食品酸度。常用酸度调节剂包括碳酸钠 (俗称“苏打”、“碱面”等)、碳酸氢钠(也称“小苏打)、柠檬酸钾、乳酸等。
抗结剂
主要用于防止易结块的颗粒或粉状食品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常用抗结剂包括糕点中使用的丙二醇、小麦粉中使用的碳酸镁等。
消泡剂
主要用于生产过程中消除食品的泡沫。常用消泡剂包括稀奶油中使用的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生湿面制品(如饺子皮、面条等)中使用的丙二醇等。
抗氧化剂
主要用于食用油脂及油脂含量比较高的食品,防止或延缓其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常用抗氧化剂包括二丁基羟基甲苯、茶多酚、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等。
漂白剂
主要用于漂白食品。常用的漂白剂包括二氧化硫和硫磺。
膨松剂
主要用于面包、糕点等需要膨松的食品。常用的膨松剂包括硫酸铝钾(又名钾明矾)、碳酸钙、碳酸氢钠等。
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
主要用于胶基糖果,可使其起泡、增塑、耐咀嚼。常用的天然橡胶(如糖胶树胶)、合成橡胶(如聚丁烯)、树脂(如松香甘油酯)等。
着色剂
主要用于需要着色的食品。常用的着色剂有胭脂红、赤藓红、日落黄、靛蓝等。
护色剂
主要用于熟肉制品,能使其在加工、保藏等过程中呈现良好色泽。常用的护色剂有硝酸钠、亚硝酸钠、亚硝酸钾等。
乳化剂
能使被乳化食品形成均匀分散体或被乳化。常用的乳化剂有果胶、卡拉胶、磷脂、乳糖醇等。
酶制剂
由动物或植物直接提取,或由微生物发酵制得,用于玉米糖浆、面包等食品加工过程。常用的酶制剂有胰蛋白酶、磷脂酶、蛋白酶等。
增味剂
可以补充或增强食品原有的风味,如酱油等调味品中使用的氨基己酸(又名甘氨酸)、L-丙氨酸等。
面粉处理剂
可促进面粉的熟化、增白和提高面粉制品的质量。常用的面粉处理剂有碳酸镁、碳酸钙、抗坏血酸等。
被膜剂
涂抹于食品外表,起保质、保险、上光、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常用的被膜剂有用于鲜蛋表面的白油(又名液状石蜡)、糖果和巧克力包衣中的石油聚乙二醇等。
水分保持剂
有助于保持食品中的水分,有丙二醇、聚葡萄糖等。
营养强化剂
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天然营养素,有维生素A、钙、乳铁蛋白等。
防腐剂
可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储存期。常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及其钠盐和山梨酸及其钾盐。
稳定剂和凝固剂
使食品结构稳定或不变,增强黏性的固形物,包括硫酸钙(又名石膏)、氯化钙、氯化镁等。
甜味剂
使食品有甜味。常用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环已基氨基磺酸钠、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等。
增稠剂
可以提高食品的黏稠度、形成凝胶或使食品呈悬浮状态。常用的增稠剂有瓜尔胶、果胶、卡拉胶等。
食品用香料
能使食品增香。常用的食品用香料有茶树油、百里香油等。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有助于食品加工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在糖果加工中作为防黏剂的D-甘露糖醇和在葡萄酒加工中作为澄清剂的阿拉伯胶都是常用的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其他添加剂
一些上述功能类别中不能涵盖的其他功能,如冷冻饮品中使用的冰结构蛋白、可乐型饮料中使用的咖啡因等。
在2300多种食品添加剂品种里,香料占了很大一部分,将近1800多种。
只有经国家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才可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很多,按照其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和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两大类。目前使用的大多数属于化合合成食品添加剂。
凡是不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告允许使用的品种都不是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比如常见的苏丹红、三聚氰胺等,就不是我们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防腐剂如酱油中的苯甲酸钠、果酱里的山梨酸钾;常见的增稠剂如酸奶中的果胶、果汁中的黄原胶;常见的抗氧化剂如食用油中的TBHQ;常见的甜味剂如口香糖里的木糖醇、饮料中的阿斯巴甜;常见的色素如腐乳里的红曲红、饮料中的焦糖色等.不太熟悉的比如食品加工过程中要用的酶制剂、萃取剂、脱模剂、澄清剂等,这种物质也是属于食品添加剂。